版权所有: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
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
京ICP备19051726号-1
电子信箱: service@hmo.gov.cn
在“港车北上”“澳车北上”等政策落地实施背后,有着“湾区标准”赋能跨境交通数智化升级:老年居家护理、婴幼儿托育服务等“湾区标准”,造就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......
5月21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广东大厦召开推动“湾区标准”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 “软联通” 新闻发布会。
发布会现场。图源:广州日报
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负责人介绍,2020年,市场监管总局、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《关于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,提出打造三地通行的“湾区标准”。5年来“湾区标准”清单不断拓展,截至目前,标准总数已经达到了235项,覆盖交通、医疗、食品、养老、托育、气象、餐饮、文化等领域。
“湾区标准”的研制主体在持续增加,目前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,其中内地单位2752家次,香港单位499家次,澳门单位312家次,涵盖了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、行业协会、企事业单位等。
“湾区标准”的实施意愿也在持续提升。声明使用“湾区标准”的单位数量达到了6827家次,其中内地单位5710家次,香港单位682家次,澳门单位435家次,“湾区标准”的落地场景也在持续拓展,被社会各界作为技术规范、服务指南、培训指引广泛使用。
第二类聚焦三地政务商务合作。包括《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》《珠宝零售企业经营规范》《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》3项标准。
第三类聚焦大湾区特色文化民俗。包括《潮菜 鱼丸(汤)》《潮菜 姜醋蛋》《进口鱼胶追溯通则》3项标准。鱼丸、姜醋蛋是潮菜中的著名菜肴,鱼胶则是深受大湾区居民欢迎的滋补品。相关“湾区标准”研制将有助于传统饮食文化的保存和继承,更可推动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型。